6月6日上午,荆州市长江及荆南四河防汛指挥部第一次指挥长会议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旱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省、市相关会议部署,全面分析当前防汛形势,对今年防汛抗灾重点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家芳主持会议,防汛指挥部副指挥长李敢、汪刚、朱启明、施金方及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会上,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卢进步汇报2025年荆州市长江及荆南四河防汛准备工作情况。汪刚结合近期公安防汛检查实际,就今年防汛抗灾工作讲指导意见。施金方就防汛思想准备、抢险队伍建设、救灾物资储备等方面提出具体意见和要求。
李敢在听取汇报和发言后指出,目前荆州市防汛备汛工作总体处于可控状态,但仍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一方面,水雨情预测难度较大,降雨的时空分布不均,给防汛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荆州市地处长江中游,境内河流众多,防汛战线长、范围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此外,部分干部存在经验主义或麻痹大意心理,对防汛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和准备。这些问题都给防汛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风险,各级防办必须认清形势,要始终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贯穿防汛工作全过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统筹推进防汛各项工作,筑牢防汛安全防线。
面对复杂严峻的防汛形势,会议明确要聚焦关键重点,抓实“防、治、联”全链条工作,以“绷紧弦、突出防、精准治、织密网”为工作主线,多措并举筑牢防汛安全防线:一是绷紧思想之弦。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培训活动,强化各级干部的责任意识,坚决杜绝侥幸心理,将防汛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细抓实。二是强化预防措施。对险工险段、穿堤工程等重点部位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隐患清单,实行销号管理,确保隐患排查无死角。完善防汛预案,提前储备充足的防汛物资,加强水文气象监测预警,提高监测的精准度和时效性,确保风险隐患早发现、早处置。三是提升应急能力。强调应急抢险要做到“早、快、准”,一旦出现险情,确保领导、技术人员、救援力量、物资保障在“五个第一时间”到位。通过常态化演练,提高部门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四是织密协作网络。建立跨部门联合会商机制,整合水利、气象、应急等部门的数据资源,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各单位要各司其职、协同联动,形成“全市一盘棋”的防汛格局。
会议强调要压实各方责任,从责任、能力、纪律三方面强化保障,确保措施落地见效。一要拧紧责任链条,实行“市 - 县 - 乡 - 村”四级责任体系,明确各地指挥长为第一责任人,包堤段责任人需驻守一线,确保责任到岗、到人、到点位,形成严密的责任网络。二要提升防灾本领,开展群众防灾知识普及活动,通过社区宣传、媒体报道等多种方式,增强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加强干部的实战培训,聚焦监测预警、应急响应等关键环节,打通防汛“最后一公里”。三要严明工作纪律,汛期实行24小时值班和“半小时口头、一小时书面”的险情报告制度,严禁迟报瞒报。对履职不力者将依法依纪严肃追责,确保政令畅通。
“防汛抗洪责任重于泰山。”会议最后强调,防指上下需以“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统筹“防、抗、救”全流程,以高水平安全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荆州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筑牢安全底线。